正在阅读: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如何布局?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协调?广州都市圈规划指引出炉;广佛将有18条地铁相连通!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如何布局?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协调?广州都市圈规划指引出炉;广佛将有18条地铁相连通!
投稿
广州信息港于 2022/08/05 08:33: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广州人才招聘网
作者:广州人才招聘网
1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1
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如何布局?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协调?广州都市圈规划指引出炉;广佛将有18条地铁相连通!
显示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下称《指引》),其中对于广州都市圈,《指引》提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以广佛为核心规划形成13条、6向的高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优先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佛山11号线的建设。广东的五大都市圈分别是: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
广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
构建以广州中心区为主核、佛山中心区为副核的广佛核心区,打造多中心的都市圈内圈层,主要承担行政管理、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交往、现代物流等职能。•以广州空港经济区、花都城区为核心的广清联动组团,推进广州北部与清远南部一体化发展。•构建以佛山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新产业园)、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为引领的佛肇联动组团,推动佛肇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南沙-顺德”片区,打造面向湾区的自贸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高水平建设广州南沙中心区,重点建设南沙科学城,强化科研创新资源区域整体协调和功能互补;充分发挥南沙自贸区政策优势,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依托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推动“强强联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 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佛山、肇庆联动高标准规划建设珠江西岸临空经济区,向西辐射粤西、大西南地区。
•依托国家高铁、城际轨道、市域快 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复合型交通走廊建设,强化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作为区域发展主轴作用,协同构建“十字主轴”。•锚固广佛“井字形”轨道骨架为核心、“环+放射”的跨城轨道网格局,依托轨道站点培育发展产业社区、城镇节点,推动都市圈外围功能布局优化。

广州都市圈轨道交通结构指引图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进一步完善都市圈内外干线铁路通道建设。•以广佛为核心规划形成13条、6向的高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推动佛穗莞城际、芳白城际、广花城际及其北延线、南珠中城际、肇清从城际的建设。
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段陈村站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林艺壕 摄•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优先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佛山11号线的建设,研究都市圈内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衔接,推动实现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探索建立城际铁路与地铁系统制式兼容、互联互通换乘体系,实现公交化运营。•结合广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的建设时序,优先建设白云机场高铁站。•机场高铁站引入广中珠澳、广河、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等高铁线路,实现国际航空枢纽湾区内1小时直达。•建设国际铁路枢纽,提升广州核心枢纽能级,建成广州白云站,高水平改造广州东站,推进广州站升级改造,推进广湛高铁佛山站建设,新建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打造都市圈铁路“五主三辅”客运枢纽,形成“十字+环+ 放射”状网络形态,实现都市圈内部辐射带动及对外各向高快速联系。•强化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为协同,支线机场、通用机场为补充的都市圈机场发展格局。•建成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及其配套工程,完善白云机场与广州各片区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快速通达,打通连接周边地市的立体快速通道。•加快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及周边路网、轨道等综合交通配套设施。
广州港

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
•以广州港为龙头,辐射带动都市圈港口发展,推动都市圈各港口深化合作,拓展运输服务,大力发展江海、水铁等多式联运,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提升佛山港功能定位,打通江海联运通道,加强佛山港与广州港联运功能,共建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体系。•强化佛山港、肇庆港、清远港、云浮新港、韶关港功能,优化沿江码头布局,建立健全水运协调发展机制。

•通过维育环城生态屏障、珠口生态湾,以及西江北江等河流廊道保护广州都市圈“一屏一湾两廊多点”自然生态格局。•其中以北部鼎湖山、烂柯山、亚婆髻山森林公园等重要山林生态空间为依托,维育广州都市圈北部环城生态安全屏障。•南部以万顷沙联围湿地等滨海生态空间为依托构建广州都市圈南部珠口生态湾,支撑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以西江、北江为主体共建西北江生态廊道,通过开展水源地保护和河道生态修复,改善沿江生态景观,持续提升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功能。•以白云山-帽峰山等近城山体、海珠万亩果园、海鸥岛、南沙湿地、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农业空间为重点,保护类型多样、覆盖都市圈全域的生态节点。•根据都市圈内外圈层差异化公服配套策略,构建“都市圈(城市)-组团-镇街-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提升广州南站商务区、白鹅潭中心商务区、长隆万博、佛山新城等都市圈(城市)级中心辐射能级和国际化影响力,加快南沙、顺德、佛山西站枢纽、广州国际空铁枢纽、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中新知识城、肇庆东站枢纽等外围综合型中心建设,依托轨道站点、产业平台培育多个专业中心。•以跨行政区边界的平台和组团,作为探索制度创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包括推动中心功能裂变的跨界合作区,重点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1”是“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4”是 “南沙-顺德”、“荔湾-南海”、“白云-南海”、“花都-三水”四个试验区片区);促进都市圈外围圈层形成产城融合的城镇组团,包括广州空港经济区、花都城区-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广清特别合作区,佛北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新产业园))、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顺德中心区-中山北部等地区。